近期,海鑫钢铁可谓被推到了行业内的风口浪尖,作为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钢铁被曝出公司逾期的贷款规模大概30亿左右,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海鑫钢铁资金链断裂,深陷债务危机,风险敞口据说甚至已达150亿元到200亿元。
江河日下风光不再
联合金属网2011年对全国民营钢铁企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李海仓时代,海鑫钢铁资产总额达40.36亿元,净利润4.13亿元,在国内民营钢企中排名前列;2004年海鑫钢铁还曾以纳税22756万元位列中国私营企业纳税百强榜榜首;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0.14亿元,净利润2.13亿元。
难怪有业内人士称海鑫本来有希望成为沙钢,坐上中国民营钢厂的第一把交椅。可就在2006年之后,海鑫钢铁就每况愈下。
从海鑫钢铁2009年前三季度的生产经营情况显示,报告期内海鑫钢铁累计生产铁196.35万吨,同比减少24.30%;生产钢179.91万吨,同比减少26.22%;生产钢材152.87万吨,同比增加了8.43%。同期海鑫钢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9.48亿元,同比下降40.03%;完成工业增加值9.43亿元,同比下降61.58%;实现销售收入57.23亿元,同比下降41.72%。
有业内人士透露,海鑫钢铁的六座高炉中,有两座为1000立方米、四座为600立方米,目前仅剩一座600立方米高炉在生产,相当于停产70%。对于钢厂而言,高炉关闭是下策,成本颇高,一钢厂老板透露,一座高炉的关闭需耗费上千万元的成本,据记者了解,海鑫的年产量实际只有300万吨,在国内钢厂已排不进前30。
少帅“移情别恋”
而作为海鑫钢铁的“少帅”的李兆会,业内给他的评价一致认为是“不爱实业爱投资”。甚至被媒体指责为“败家子”。
海归派的李兆会与父亲李海仓确实不同,不仅很少和政府打交道,而且海鑫钢铁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也大不如前。记者发现2005年之前,海鑫与山西三维[-3.11% 资金 研报]、山西关铝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关系密切,签订了互保协议,为对方的融资提供担保,但2005年之后就几乎没有了这种合作。
可事实上,李兆会对海鑫钢铁的冷淡,却并不代表他对其他商业机会也漠不关心,相反他在继承家业后,进行了大量的资本市场运作和金融投资,并且至今为止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局外人看到的是他败家,但是深层次原因和实际情况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海鑫钢铁董事长李兆会2003年22岁时接班,后醉心于财务投资,逐渐脱离钢铁主业,将海鑫钢铁变成了融资平台。该公司主要通过海鑫实业及其子公司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海博鑫惠),进行股权投资。
工商资料显示,李兆会持有闻喜惠天实业有限公司90%的股权,闻喜惠天持有海鑫钢铁89.3%的股权。据民生银行[0.64% 资金 研报]股权改革分置说明书显示,海鑫钢铁控股海鑫实业90.93%,海鑫实业持有海博鑫惠89%股权。
对于李兆会对海鑫的态度,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张琳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认为,“对于李兆会来说,甩开海鑫钢铁板块,也许是甩掉一个沉重的包袱。